包头市东河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对包头市东河区第十一届一次会议 第056号提案的答复
包头市东河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对包头市东河区第十一届一次会议
第056号提案的答复
王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宣传东河区文旅资源,提升东河区文化软实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东河区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逐步开发旅游资源,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宣传东河区文旅资源,不断提升东河区文化软实力,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东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东河区有着近300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手工技艺传承久远。近年来,我局始终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大力挖掘和保护非遗项目,培养非遗传承人,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传承和利用,东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日趋繁荣。2021年开展了东河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截至目前,东河区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项,其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8项(2022年新增4项);包头市级非遗项目名录16项。有登记非遗项目名册传承人98人,其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人;包头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5人。
二、加强保护,多举措助推非遗传承
1、2019年在乔家金街申报、建立民族手工业特色街,2020年由市文旅局公布为包头市第一批“非遗产业园区”。目前,该街已有茶汤、六合枕、手工羊脂皂、古方元卤肉、德记手工硬糖、沟门杏干、剪纸等12家非遗项目入驻。
2、2022年东河区文化馆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为东河区传统工艺振兴搭建平台,对提高传统手工艺发展水平,促进就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2022年1月13-15日,举办了“2022年内蒙古年货节”包头分会场活动,采取非遗“文化宣传+项目推广+项目展示”的方式,展示我市与春节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年货项目。此次活动以视频形式展示非遗年货,宣传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为观众展示了“非遗年货”好物、好礼。累计观看人数达到近2000人,相关视频浏览量3万多,内蒙古新闻、包头新闻、直播包头、电台89.2等新闻媒体相继播出。
4、2022年5月12日,东河区召开了“创新推进东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林甫、区商务局局长王强、区文旅局长程彤、区文旅局副局长乌兰、企业界代表、剪纸艺术家要红霞、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30人参加会议。此次座谈会为我区非遗传承发展搭建了宣传推介、产业对接及市场销售平台,为推动东河区非遗事业与产业同步优质发展增添助力。
三、开展文物保护维修项目。
按照上级要求,文物维修项目采取逐个立项,单独实施的方式。
2022年东河区计划修缮文物项目共计17个,其中维修文物保护单位13个(南龙王庙、三官庙传统历史街区、龙泉寺、中山堂、郭家巷古民居六号院、沙尔沁财神庙、马号事件旧址一期工程、东河区财神庙戏台维修工程、官井梁天主教堂维修工程、解放路基督教东堂钟楼维修工程、西脑包大照壁维修工程、瓦窑沟清真寺维修工程、东河区普度寺维修工程),三防工程2个(福徵寺防雷工程、南龙王庙消防工程),保护性建设项目1个(战国赵北长城),数字化保护工程1个(庙沟石刻)。
四、利用社交平台推广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抖音公众号、近日东河等社交推广平台对我辖区内35个文物保护单位,逐个录制视屏进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