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东河区老旧小区取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4年,东河区将“温暖工程”作为民生头号工程,重点解决供热管网老化、热源不足、用户室温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对运行年限不同的管网和热力站情况进行了深入排查,按照“应改尽改”“先急后缓” 原则,组织实施“温暖工程” 项目47项,覆盖供热面积1700万平方米。项目包括改造一次管网、二次管网,维修升级改造热力站,安装远程测温设备等建设内容。截至2025年3月,已完工43项,完成投资16358万元。
二、采取措施
(一)供暖设施改造:加大投入对老旧小区供暖设施进行改造,已完成一次管网改造8.2公里,完成率90.2%;二次管网改造35.7公里,完成率90.8%;热力站升级63座,完成率90% 。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进智能热网改造,部分项目因企业内控流程等原因暂缓实施但不影响供暖稳定性。
(二)提升供暖能力:实施热源互联互通项目,华融热力公司的芳草路一次网联通项目和东华热力公司的站北路联络线联通项目,实现区域内双热源切换并网运行,提高供热能力约420万平方米。对供暖能力不足的小区进行扩容改造,优化管网布局,减少热量传输损失。
(三)房屋保温措施:部分老旧小区在 “温暖工程” 中同步实施了房屋保温改造,如部分项目中对建筑节能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虽未单独列出加装保温层、更换节能门窗等数据,但整体改造有助于提高房屋保温性能。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室温监测体系,计划新增5500套室内温度监测设备,已上线4240台,上线率 98.5%,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指导供热调控。制作供暖服务保障卡,增设供暖期服务热线,建立13个供热服务保障微信群,及时回应处理群众供热问题。
(五)建立健全制度:2024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出台了三项管理办法(包头市供热退费办法、包头市城镇供热保障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包头市供热行业考核评价办法),更加完善了对供热行业的监督管理制度。
三、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随着“温暖工程”改造完成,有效解决了原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改善供热效果,保障了居民供暖质量。温暖工程不仅是改善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政府形象的民心工程。
(一)供热质量显著提升
2024至2025年供暖季期间,已改造小区12345政府热线电话投诉数量明显减少,改造后室温达标率提升至99%,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62%。福瑞瓦东等小区获居民书面表扬锦旗。改造前比较同期供热一、二次网抢修数量频次减少,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
新增接入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含鼎泰风华二期等5个项目),全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覆盖率提升至92%。
四、取得的经验
(一)党建引领
在“温暖工程”改造工程中,参建单位要倾听居民声音,
解决居民问题,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发挥居民“唱主角”作用。面对“温暖工程”部分小区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工程问题。随着改造工程进场,党员、居民代表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问题,经过讨论和征求居民代表意见,确定实施方案。退休居民党员参与到施工中既是“监督员”又是“宣传员”,让居民更直观的了解到了施工中的细节,同时更好的收集民意,回应居民的诉求。
(二)服务机制创新
建立13个供热服务群,实现网格化服务,实行“1小时内响应、24小时办结”机制,累计解决诉求1800余件。
(三)智慧供热实践
推动搭建全区智慧供热平台,整合室温监测、能耗分析、故障预警功能,实现热源-管网-用户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五、下一步温暖工程项目的实施的方向和规划
一是要压紧压实责任,如期完成项目建设。要细化目标任务,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项目如期完工、落地见效。
2025年,我局按照市住建局2025年“温暖工程”工作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重点问题小区、重点领域管线改造优先考虑,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项目建设上,落实落靠责任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抓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推进。
我区于2月初开展前期现场摸排、手续办理等工作。按照项目安排,计划4月中旬开展保利百合、军苑小区、东河村新苑三处居民小区、共20万平方米供热二次网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400万元。
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国债,落实出资责任。目前正在积极配合发改部分,进行超长期国债申请。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理顺政府、供热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的权责关系,在开展“冬病夏治”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四是严格工程标准,守牢质量底线。进一步加大工程监管力度,严格履行招投标手续,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供热效益。
五是解决群众诉求,拓宽参与渠道。成立参建方、社区街道,物业、居民代表为主体的“温暖工程”协商议事小组,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东河区“温暖工程”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为核心,努力实现从“保供达标”到“智慧宜居”的跨越。未来,我们将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持续推动供热系统运行自动化、智能化,为打造幸福东河贡献住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