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 中国稀土学会2023学术年会
发挥包头资源优势 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稀土之都”
稀土高新区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包头稀土博物馆
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
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示范线
大地熊(包头)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磁材生产车间
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
稀土高新区:扛起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主力军责任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稀土而建,因稀土而兴。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稀土高新区坚决扛起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主力军、主阵地、主引擎责任,自觉肩负起打造“世界稀土之都”的责任担当,做大做强新材料,大力发展稀土应用终端产业,不断提升稀土资源掌控力、产业引领力、国际影响力,推动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担当的底气来自实力。如今,稀土高新区已形成稀土原料生产、新材料产业集聚、技术研发、人才保障、检验检测、信息交流、电子交易平台等配套完善的产业格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稀土原料供应、稀土精深加工和应用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全国稀土新材料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稀土高新区拥有各类稀土企业127家、占全市的70.9%,并形成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一国重四中心”技术创新体系,成立了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等6家院士工作站,全力实施稀土领域科技创新攻坚行动,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将稀土高新区打造成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稀土高新区还集聚了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盛和资源8家稀土产业相关上市公司投资建设。稀土高新区永磁材料产能居全国第二,储氢和抛光材料产能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稀土终端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英思特、江馨微电机、长安电机等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各自细分领域绽放出更多活力。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发挥主力军作用,稀土高新区因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加速推动稀土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共签约稀土项目35个,涉及稀土功能材料、镧铈平衡利用、智能化稀土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等领域。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稀土高新区建立稀土重大项目、规上企业包联制度,项目由专人一对一跟踪负责,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及时对接企业需求,主动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数据显示,今年稀土高新区共承担实施亿元以上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项目23项,截至目前8项手续办结率100%,项目开复工率100%。
眼下,重点项目正转化为发展支撑,让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蓄力勃发——科锐微磁淬磁粉产业化、利晨科技抛光粉抛光液、中车电机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扩建等项目已实现投产,金力永磁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基地(二期)、三隆新材料高纯稀土金属项目、科田磁业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一期)等重大项目预计年底投产。
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明确方向,细化措施。聚焦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目标,下一步稀土高新区将推动金力、韵升、安泰等综合实力前十强的磁材企业持续释放产能,力争年内再引进2至3家,大力发展稀土磁性材料,进一步壮大磁材产业规模。同时,积极发展储氢材料、抛光材料、耐火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打造全国产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稀土新材料基地。聚力“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目标,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稀土磁材应用、储氢应用、合金应用高新区,加快推动稀土应用产业向全球领先水平迈进。
一切美好蓝图都要靠实干来实现,一切远大目标都要靠奋斗来成就。稀土高新区正以奋楫向前的状态、高点对标的魄力、攻坚克难的勇气,干字当头,狠抓落实,聚焦主业,努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不断争先进位,真正把稀土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以稀土为主导优势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
(记者:张海芳)
市发改委:突出规划引领 为稀土产业发展聚力赋能
市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稀土行业实现产值677.5亿元,产值达到历史新高,增速连续两年保持70%以上,稀土产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加快稀土产业资源和科技力量积聚步伐,集中力量做强稀土永磁、储氢材料两大产业,全力推动稀土产业向应用端转移、向高端化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以日趋完善的政策配套为稀土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赋能助力。先后制定了《“十四五”稀土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2+N”稀土产业发展路线,加快构建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发光材料、催化及助剂材料、稀土合金、“稀土+”消费品等七条产业链,配套出台了《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包头市支持促进稀土产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确定了土地奖补、投资奖补、原材料供应奖补、电价优惠、研发创新奖补、金融扶持奖补、财税奖补、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我市围绕稀土应用大市场,加快培育稀土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企业,全力推动稀土产业向长链条、宽领域、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市稀土企业已达17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形成了“稀土原矿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从采冶、加工到应用、研发、贸易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最大的稀土原材料供应、功能材料生产加工和研发应用基地。其中,稀土金属、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磁性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望在2023年跃升为全国第一。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成为推动稀土产业项目建设的“强磁场”。我市以“市场、要素、生态、氛围”为主攻方向,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和优化人才、土地、技术、数据、资金等要素供给,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发展、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体系,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项目建设持续发力。今年,我市重点实施英思特3C磁材产业园、玺骏年产10000吨(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生产线、韵升年产15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等34个稀土产业项目,年内计划投资112.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9.2亿元。今年,市发改委还为金力永磁争取国家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4839万元,推动稀土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我市持续夯实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托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研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以及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稀土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起国内最完备的稀土领域技术创新体系,涵盖研发、测试评价、情报分析、标准制定、中试实验、成果转化各个环节。目前,我市稀土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家。
市稀土产业招商专班紧盯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引进了一批一流稀土企业,目前我市已集聚了天和磁材、金力永磁、韵升强磁、大地熊、安泰北方等国内稀土新材料头部企业,以及英思特、江馨微电机、长安电机等高端应用企业。今年,我市签约了盛星年产3000吨稀土金属及合金、明飞年产8万吨多元稀土新材料、北方稀土年产5万吨钕铁硼速凝薄带生产线等54个稀土产业项目,涵盖稀土永磁、抛光、合金、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包头市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预计到2025年,包头市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将达到10万吨,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培育行业单项冠军1户,为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张建芳)
市工信局:全力以赴推进稀土产业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包头。近年来,稀土产业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政策红利期和跨越发展期,包头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上”发力“项”前进
包头市将项目建设作为壮大产业的关键抓手,聚焦工程堵点、电力供应、金融支持、工艺配套等突出问题,做好全流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今年以来,实施包括北方稀土总投资78亿元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在内的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184亿元,年底前争取竣工19个,新增磁材产能3.25万吨、镧铈耐热耐磨功能材料产能12万吨、锌铝镁涂镀板带产能35万吨、稀土铝合金车轮产能60万只、永磁电机产能1440台。
同时,以招大引强、补链延链为重点推进“世界稀土之都”建设,充分运用稀土产业“两图两表两库”建立完善“两个基地”重大项目储备库,全力培育新增量、打造新增长点,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天和磁材、金力永磁、韵升强磁、大地熊等国内稀土新材料头部企业以及英思特、江馨微电机、中科智能等高端应用企业。
目前,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强的稀土磁材企业已有7家落户包头,全市稀土企业达到179家。
循环利用攀“新”“绿”
包头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坚决摒弃粗放式、低端化资源开发转化模式,坚决摆脱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对包含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交易比例上限提高至58%,满足下游客户对绿电比例需求,建立新能源平衡补偿机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最低至0.3元/千瓦时。
积极探索废渣减量化、废气废水资源化新工艺,加速构建“三废”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以绿色制造生产绿色产品。提升能源管控水平,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稳步引进行业前沿节能技术装备;牵头稀土行业“双碳”标准建设,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为建立稀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包头市积极沟通协调,逐步推动整合区内稀土废料回收企业转移至本地,在包头市形成废料回收产能6.5万吨,年回收稀土氧化物1.3万吨。
聚集成势赢“主动”
开展稀土标准体系建设。聚焦稀土上游绿色生产、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以及高端应用等产业发展领域,聚集创新和标准化优质资源,推动稀土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积极主导稀土国际专利申请和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目前,包头市稀土企业、科研单位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累计近200项,占现行稀土行业标准的60%以上。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包头市充分发挥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稀土行业协会、包头稀土研究院等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作用,应用大数据,加强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和生产成本综合研究,优化市场供需调节;推行“链长制”“群长制”,针对梳理出的稀土产业链条,由市领导、企业负责人分别担任“链长”“副链长”,同时以北方稀土集团为龙头建立“群长制”,加强对稀土资源和上游产业的绝对控制力,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质量最优、利用率最高的稀土原料生产供应基地,保持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积极扶持天和、金力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良好产业格局。
支持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简称稀交所)做大做强。依托稀交所平台优势,完善服务功能,创新交易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交易规模。支持指导稀交所在北方稀土收购部分股权基础上,按照公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体系,完成企业营业执照的变更手续;推动北方稀土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地位,吸引稀土产业上下游企业上线和股东单位交易。推动稀交所建成“交易中心”“信息中心”,2022年,稀交所完成交易量15万吨,完成交易额240亿元,增长150%,力争2025年实现500亿元交易额。
一项项举措、一次次行动,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稀土产业作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抓手,着力提升资源供给能力和就地深加工率,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不断推进我市稀土产业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保持力度,保持干劲,提速奋进,善作善成。
“世界稀土之都”,未来可期。
(记者:张婷婷)
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稀土产业开辟新天地
今日的包头,因世界稀土资源供应中心和全产业链集聚中心而备受瞩目,在打造“世界稀土之都”的新赛道上全速奔跑。
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培育引进,我市基本形成了基础应用研究、中间试验、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稀土产业逐渐向下游及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新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比重逐年增长。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着稀土产业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拥有综合性稀土科研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设立了稀土学院,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建设了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7个稀土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37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家,吸引人才和技术成果能力较强。
在企业创新与项目研发方面,目前我市179家稀土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57家,占比31.8%,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54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40家。在“十三五”期间,金山磁材的“多主相钕铁硼磁体重稀土极致应用关键技术”和包钢集团的“白云鄂博多金属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集成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国内唯一完整涵盖全部五大稀土功能材料产业的稀土企业集团。
在创新特色方面,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国唯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全国唯一专门从事稀土产品交易的中心——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形成了从稀土采、选、冶、分离到新材料,再到器件、装备的完整稀土产业体系,获批国家稀土新材料特色化产业基地。
“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部门坚持“两新”导向,树立“有解思维”,强化“增量意识”,聚焦抓实干成,以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四个一”活动为抓手,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育汇聚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构建“别无我有,别有我优,别优我精”的稀土科技创新局面,为打造“世界稀土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支持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加快在全国完成“1+1+5+N”创新布局(在包头市设立创新中心,在北京设立创新协同中心,在包头、杭州、沈阳、上海、深圳设立5个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在国内设立若干合作研究院),力争升级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同时,提升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综合实力,加快实施“白云鄂博多金属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集成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天和磁材申报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英思特、大地熊创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23年,力争稀土领域设有自治区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突破60家,培育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10个以上。
我市集合创新力量,全力支持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闪烁晶体及共晶荧光体等光功能材料、高丰度镧铈稀土元素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致力于累计开发新产品10项以上,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项目20项以上。
我市努力强化人才引育,与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办好硕士研究生班;落实“事业编企业用”政策,强化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有色总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人才引进;支持内科大稀土产业学院与北方稀土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2023年,力争引进培育稀土领域高端研发团队10支以上,培育创新骨干50人以上。
我市大力优化创新生态,高效高质推进科技体检,加强企业科技特派员建设,以“一企一策”方式精准培育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稀土领域努力新增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60家)、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总数达到50家)。
我市发挥中国银行稀土与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内蒙古银行稀土金融特色支行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稀土领域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帮助稀土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税收减免等惠企政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创新者轻装上阵、无忧前行。
创新无止境,包头稀土产业发展一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