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人才) | 引才汇智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既惊喜又意外,这次人才引进让我在校园里就精准获取了‘家门口’的就业信息,帮助我在求职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这两年,东河区的引才力度越来越大,人才政策也越来越好,吸引着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天津师范大学的武渊看到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来学校引才的公告,早早地就来到了招聘现场。
“得益于东河区实施的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我公司引进了4名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弥补了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短板,而且市区两级财政还给予引进人才一定的资金补贴,真正帮助我们企业留住人才。”谈起招才引智带给企业的好处,包头北辰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强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东河区持续深入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下好人才队伍建设“三步棋”,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下好“引才”先手棋,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实功”
“医师短缺,就会导致学科建设受限。为解决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我们发布了两次引才公告,以优厚待遇吸引医疗精英加盟!”东河区卫健委副主任郭素清自信满满地表示。
东河区紧密围绕教育、医疗、文化、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东河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工作方案》,组建招才引智小分队先后赴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高校招贤纳士,已成功引进各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49名,有效拓宽了引才渠道。
聚焦铝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东河区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帮助企业刚性引进26名硕士人才,并通过顾问指导、签订协议等方式,柔性引进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等高层次科研团队助力辖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
下好“育才”关键棋,在人才培养提升上见“实效”
“‘理论培训+现场观摩’的教学方式让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学习,同时扩宽了视野,此次培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收获颇丰!”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班上,参训学员郭瑞鲜激动地说。
东河区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兼容型、实践型人才。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通过“菜单式”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887人,采取“订单式”培育企业紧缺急需技术人才102人,有效提升了产业工人技术水平。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对各领域实用人才开展政治理论、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900余人次,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注重乡土人才培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鼓励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专家深入基层,开展辅导培训25次,惠及基层教师、医生和农民600余人次。此外,东河区选派5名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赴上海、通辽、云南等地实地考察研学,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提升工作水平。
下好“留才”决胜棋,在人才服务机制上出“实招”
“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切实为农业生产带来实用技术,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东河区农业科技特派员郭永刚坚定地说。
东河区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优化人才服务机制,为家乡发展增活力、添后劲。充分发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全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的通知》,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努力为各领域人才更好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常态化推行人才恳谈机制,组织召开企业金融供需座谈会、政企合作发展洽谈会、企业转型发展等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人才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人才建言献策渠道,构架与人才互通桥梁。
同时,健全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印发《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人才项目的实施方案》,组建人才服务专班,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对一”的精准服务。今年以来,人才服务专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82次,面对面进行产业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推广先进技术,主动靠前解决企业人才的需求问题,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市委、区委‘双招双引一优化’会议要求,持续深化招才引智工作,聚焦打造‘教育、医疗、文化三大高地’和‘千亿级铝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秋季人才引进’为抓手,以‘事业编企业用’为切入点,靶向引进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以‘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新产业、开发一组新产品’活动为突破口,增强企业招才引智的紧迫感和内生动力,落实好人才补贴等引才惠才政策,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东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纳百川,英才汇聚。东河区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务实创新的举措,不断汇聚天下英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