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河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织牢织密党建责任网,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重振东河雄风、再现往日繁华,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东河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化虚为实
划出党建责任“硬杠杠”
“这种一对一形式的把脉问诊,不仅让我们基层党组织更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内容详实的体检报告也给我们指明了下一步提高的方向,让我们的党建工作越做越好。”近日,天骄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璟枫拿到一份党支部“体检报告”,正在认真对照问题明确整改措施。
针对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班子建设、服务群众等薄弱问题,东河区大力实施党支部“健康体检”项目,组织全区党支部对照“体检清单”参与党支部自检、上级党组织复检、交叉互检三种形式“体检”,切实找准找实病症,并根据“体检”情况向各支部出具专属的“体检报告”,从而“对症下药”,建立综合、全面、完善的整改清单,推动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根据党支部所患不同“病症”,区委组织部坚持“一患一策”“分类开方”,对“不健康型”党支部,约谈党组织负责人,并在全区进行通报,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压实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完善常态化督促落实机制,根据各党组织实际情况精准“把脉问诊”,明确党建工作要点。同时,对各级党组织基层党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计划、分类别、全方位的督促落实,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难落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用好用活一年一度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这剂“猛药”,把考核结果与党组织书记的“位子”“面子”捆绑挂钩,让党建抓得好的干部实实在在得实惠,让抓党建不力的干部真真切切受惩戒,激发起实干担当的“鲶鱼效应”。
精准滴灌
锻造干事创业“主力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想搞得好、跑得快,基层党组织书记尤为重要。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书记是“领头雁”“火车头”,能否选优配强,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否有效发挥。
东河区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领域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专项培训工程,通过培优育强、示范带动,推动形成“头雁领航,强雁带动,雁阵齐飞”的良好局面。
在东河区“红色智慧课堂”,各街镇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以及村社区书记认真学习、充电蓄能,课后共同交流学习感悟,相互借鉴有益经验,对接下来要开展的党建工作信心满满;走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搭建的“比武擂台”,各街镇、村社区书记激情昂扬、干劲满满,通过精彩的演讲引得台下阵阵喝彩,营造出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来到包头市委旧址、王若飞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党员干部在边走、边看、边学中体验红色文化、感受信仰力量、传承革命薪火,红色遗址、革命历史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一项项丰富多彩的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党员精细化管理工作也亮点频出。东河区针对党员情况复杂多样、管理方式笼统单一、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困扰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难题,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模式,根据党员的年龄、职业、身体情况等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践诺式”管理、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式”管理、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离退休党员实行“余热式”管理,通过精细化、分类式管理,切实把全区广大党员管起来、管到位,有效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守正创新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家人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沙尔沁镇本土的特色农副产品,准备好了,3—2—1上链接!”在区委组织部线上直播平台,村党组织书记化身为“带货主播”,正在逐个介绍家乡的农特品牌,什大股村黑鲨西瓜、普罗旺斯西红柿、章盖营小米……短短几个小时,准备的库存就被销售一空。
东河区坚持让基层党组织唱主角,广泛开展村党组织和党员“星级管理”工作,围绕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中的工作重点设星报星,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村社联建”等助农项目,通过同城配送、直播带货等方式,优先选取重点帮扶项目和党员领办合作社作为供货方,将本土特色农产品直销到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添柴加薪”。
在阿都赖村,《探秘百年古村—阿都赖的隐秘传说》剧本杀正在吸引周边游客纷纷打卡。作为内蒙古首家古村实景、综艺类、换装演绎的沉浸式剧本杀,以村内植物园、村史馆、恒升故居等为场景,红色革命故事和蒙古族聚居村等为故事线索,让游客体验烧脑剧情的同时,还能感受东河区农村的乡土文化,很快成为全市农旅的“爆款产品”。
近年来,东河区将发展农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各村党支部深入联动,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精心打造“稻渔空间”“南星采摘园”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品牌,推出大棚采摘、农家住宿、马术基地休闲体验等特色服务项目,打造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精雕细琢
绘就基层治理“工笔画”
“自从村里改造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越来越多,服务也越来越周到,我们村民不出村就能办成事,真是幸福感满满。”近日,家住鄂尔格逊村的村民王文华在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完养老保险待遇认证业务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东河区高标准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130所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测温提效”工作,从硬件设施、功能布局、服务队伍、管理机制及服务水平五个横向维度,以及基础温度、预热温度、升级温度三个纵向层次,制定纵横交融测温标准,有效提升党员群众的温馨舒适体验。
走进一中西路社区“老小福园”,周边老年居民正在品尝着12元一份营养午餐。“有水果、有肉,种类丰富、价格实惠,味道也很好,生活的品质大大提高。”家住园丁小区的张大爷边吃饭边啧啧称赞。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东河区形成了一中西路社区“老小福园”、三官庙社区“红石榴家园”、安居社区“365满意服务行动”等一批党建阵地品牌,39个“红色蓄能站”、7个红色驿站,也成为来往群众、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的暖心小屋,党建阵地品牌让东河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硬件”优起来的同时,东河区持续推进“157N”项目建设,通过“1”张红色蜂巢式党建地图实现精细化定格定人,由村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7—9名职能网格员及若干兼职网格员,执行AB岗及时补位机制,全面规范网格员出勤签到、巡查走访、入户信息、户卡维护、民诉处理、民情日志、公益助力“7”项管理,通过“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志愿接单”模式,大力推进服务群众“N元”化。
如今,走近东河区的困难家庭、独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需求人群,随处可见广大党员忙碌的身影,754个红色先锋暖心小分队,27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送医送药、代购代办、关心关爱、引导疏导等暖心服务,“有事情找党员”“有困难找组织”成为居民群众的共识,东河区通过党建促基层治理夯实民生之基,托起重点群体和广大市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