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 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
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全民普法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中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16—2020年)顺利完成,全区广大干部和群众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成效明显。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大我区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扎实开展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东河建设深入发展,根据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有关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开创我区普法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服务东河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机制,构建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区的实践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东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法治东河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四个进一步”:即党对普法守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公民的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宣传实效进一步增强,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精准普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普法重点,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普法实效,为建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东河提供有力支持。
——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坚持依法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法治东河建设全过程。
——坚持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我区普法守法协调小组统领作用,强化全局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工作机制,推进普法责任制落实,构建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推动全民普法高质量联动发展。
——坚持精准施策、务求实效。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不同部门、行业的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法治需求,确定重点内容和方式,分层分类实施,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突出普法重点内容,拓展普法工作新内涵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持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广泛宣传党内法规,结合实际做好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宣传。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区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融入学校法治教育,并对法治工作队伍开展全覆盖的培训轮训,筑牢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思想理论根基。充分发挥区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的作用,结合法治东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践,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和普法阵地,开展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宣讲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推进法治东河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突出宣传宪法。广泛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弘扬宪法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厚植宪法信仰,带头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捍卫宪法权威。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组织开展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持续开展青少年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在各类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中有机融入宪法元素,增加宪法内容,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坚持将民法典学习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阐释好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开展好“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和“民法典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发挥普法讲师团宣讲作用,通过普法讲座、法律咨询、网络新媒体普法、网上知识竞答等形式,打造民法典学习宣传品牌,鼓励各部门单位建设民法典阵地,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四)深入宣传与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建设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大力宣传污染防治、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法律法规。围绕我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提高地区竞争力的要求,大力宣传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外汇管理、市场监管、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法律法规。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区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工程,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法律法规。围绕我区构筑铝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黄河湿地生态体验和新兴产业引领区、文商旅深度融合先行区、现代农业发展集聚区、优质公共服务保障区的“五区目标”,大力宣传能源材料、矿产资源、农林牧渔、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方面法律法规。围绕我区建设铝业园区、南部地区、北梁地区、东部农区、中心城区“五大组团”目标,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大力宣传城市规划、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法律法规。
(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与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密切相关的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法律法规。围绕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围绕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大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织开展“民族法治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实现经济发展质效、城市品质、生态环境质量、民生福祉、社会治理效能的“五大提升”,服务更高水平的法治东河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扫黑除恶、食品药品安全、毒品预防、社区管理服务、劳动保障、防治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电信诈骗预防、惩治和预防犯罪、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推动幸福平安城市建设。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法律法规宣传的衔接协调,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大力宣传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规党纪意识,做党规党纪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党员必修的基础课,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列入党员干部日常考核,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七)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普法宣传。围绕服务自治区、包头市和东河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自治区、包头市新制定和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其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领作用,推动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三、把握普法重点对象,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以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等为重点,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一)持续推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一把手”讲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查、旁听庭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制度,提高各级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把法治教育作为区党校(行政学院)及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教育,健全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岗前教育、日常学法、执法全程普法、定期考法等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评价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
(二)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强化家校协同机制,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法治教育合力。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学习宣传,注重加强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通过全国智慧普法统一平台及多形式线下活动,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轮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课题研究和师生评课活动,推动法治教育优质课资源库建设运用。组建青少年普法宣传员队伍,强化校园法治宣传力量。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青少年学法活动周、青少年网上学法用法等主题活动,在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实效。
(三)加大对村(居)民的普法宣传力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体系,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引导公民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序良俗,理性表达诉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健全完善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基层党群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升其学法用法能力,推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层问题;充分利用议事协商会、村(居)民夜校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惠民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日常生产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
(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治教育。顺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新形势,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法治研讨、集中轮训等形式的法治培训,提高其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用工、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及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
(五)加强不同群体的针对性法治教育。根据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特点,多部门联动开展有针对性地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发挥社会规范在教育、评价、引导公民言行举止中的作用,把提升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建立健全守法行为正向激励和违法行为惩戒制度,大力宣传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落实信用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充分体现法治文化元素,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合发展。加强我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命名、管理,增强实用性,提高使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等场所,因地制宜打造融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于一体、体现群众需求和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让群众在法治文化阵地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培育崇尚法治理念。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区有1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每个镇(街道)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场所,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等阵地,各部门、行业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微景观”,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服务机构及主干道沿街宣传教育设施,常态化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教育。
(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结合东河文化历史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激发法治文化创新活力,创作生产一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推出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传播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百姓受惠的供给模式,落实自治区优秀法治文化作品鼓励支持政策。推动东河普法品牌持续优化发展,建设全区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加强对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的研究、宣传、传承,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梳理法治名人故事、法治格言警句,整理和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研究挖掘我区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法治文化,讲好红色法治故事。
(三)开展法治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支持区内各单位及群众将法治元素嵌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活动,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形式,充分利用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区内各单位各类文化场所开展多形式、接地气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激发基层法治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大“法润东河”法治品牌打造力度,加强区内各单位跨领域合作,利用纪念日、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结合“三下乡”、基层文化艺术表演等活动,组织文化场馆、艺术团体、传媒公司及律师志愿者、普法志愿者,广泛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电影展播、图书阅读、故事演讲、普法讲座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扩大法治文化受众面和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五、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聚焦依法治理,加快补齐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弱项,强化法治在定分止争中的权威地位。重点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
(一)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强化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我区85%村(社区)符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的要求。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调动村、社区(居)民遵守自治章程、议事规则、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公序良俗等社会规范的积极性,推动各类群众自治制度发挥积极作用,培养村、社区(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意识。持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提升其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每个村(社区)培养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切实推动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有效落地,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切实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每月至少提供1次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树立良好家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我区基层治理实践相结合,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深化依法治校。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结合“法治示范校园”创建活动,推动各类学校健全完善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培训、考评机制,优化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工作内容,常态化开展以案普法、专题法治讲座、现场观摩等活动,加强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校园贷、诈骗、毒品、网络沉迷、非法传教等方面法治教育,提升依法办校、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营造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校园网、升旗仪式、班级管理等载体中融入法治元素,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深化依法治企。推进“法律进企业”工作,落实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开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营商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积极承担法治宣传的社会责任。开展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促进企业合规建设,推动企业落实好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提升企业经营者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的意识,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和合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保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四)深化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推进“法律进网络”工作,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依法依规经营。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工程。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落实网络领域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提高网民法治意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引导支持网络企业根据其自身行业特点,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六、精准实施强化实践,推动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一)在法治实践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把普法融入执法,制定执法办案过程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应诉、行政复议等工作中实时开展普法,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把普法融入司法,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等司法活动,通过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发布典型案例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宣讲法律,开展释法说理,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法律权威。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指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让人民群众实时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
(二)持续开展以案普法工作。加大以案普法和以案释法力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等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典型案例年度征集活动,加强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布工作,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建立以案普法资源库,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急难愁盼”具体法律问题开展以案释法,提高公众法治观念,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三)加强普法资源整合运用。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探索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运作模式,推动普法工作社会化、项目化。研究制定普法志愿服务工作指引,建立评价和激励制度,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吸纳司法和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人员、法学院校师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组织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鼓励、支持文艺工作者、网络知名人士、新媒体从业人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普法活动。
(四)运用高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加强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鼓励、引导推动各普法主体及社会组织、法律工作者、优秀自媒体、社会共同参与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持续开展优秀法治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扩大普法宣传范围。加快运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收集分析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和各种宣传形式的有效性,优选普法载体和内容,实现精准宣传、分众宣传,切实提高新媒体普法的实效性。加强各类新媒体普法平台的建设、应用和推广,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通过微信、微博、微视、抖音等平台推出一批品牌化、系列化的音视频普法产品。创新普法传播方式,拓展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渠道,探索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全媒推送、多方共享,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单位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日程,科学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本系统五年规划,把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全区综合绩效考核等考核评价内容中,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推动更多普法工作向贴近百姓需求用力。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各部门单位普法工作责任机构要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力支持区人大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促进规划顺利实施;积极配合区政协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专题调研和协商,推动普法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健全制度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积极发挥宣传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等单位职能作用,加强工作组织调度、会商和指导、督查。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统筹推进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区委组织部统筹全区直属机关各部门及各人民团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团区委、区教育局负责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区农牧局、区乡村振兴局牵头农牧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区总工会、区工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区税务局等单位要加强对企经营管理者及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区民政局、各街镇负责老年人和留守、困境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区妇联负责妇女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健全完善全民普法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探索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网络传播等技术手段,开展普法效果和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加强考核评估结果运用,健全激励机制,按照规定表彰奖励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三)紧抓普法责任制落实。进一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发挥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本规划时间段内实现对全区所有单位的报告评议全覆盖。加强动态监测和日常指导监督,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普法内容、措施和责任。对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开展年度考评、中期评估检查和终期总结验收,及时总结有益经验,促进各项普法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落实“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结合行业特点和普法对象的法律需求,制定发布本系统本行业普法责任清单,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并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面向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力度。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履行普法责任不到位的,由普法主管部门发出普法提示函、督办通知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四)强化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指导监督全区各类大众传媒自觉履行公益普法责任,积极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民法典主题宣传月等重要节点,设置普法专栏专题及时开展权威的法律解读。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刊播责任。加强公益普法阵地建设,推动区内各政务新媒体建立“法治建设”专版,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积极配合我市公益法治宣传教育“万屏”多媒体联动项目,推动实现主要道路、公共场所、村社区、机关单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等载体全覆盖。加强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五)注重工作保障。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强化政策、制度、机制保障,加大对基层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专业人员、法律知识、经费、装备等资源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鼓励吸收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加强对各单位普法工作队伍培训,建立培训制度,通过业务轮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大对普法骨干队伍、基层普法宣传队伍及普法志愿者队伍的轮训力度。强化区本级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各部门、单位要根据普法工作任务安排相应普法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按规定把普法项目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
各部门、单位要根据本规划认真制定本部门五年规划或实施方案,确保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