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河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公开 > 公共文化服务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工作

日期:2022-02-16 来源:包头市东河区人民政府 作者:东河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访问次数:713

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是包头市的老城区,是昔日的包头城、晋商的发祥地,辖区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有蒙、汉、回、满等39个民族,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的原始村落(阿善遗址乾隆二年(1737),置包头村。嘉庆十四年(1809),改置为包头镇。1926年,晋升为县。1938年,改为普通市。1950年初,包头市人民政府成立,设3个区。19568月,裁一区、二区、回民自治区建置,将三区合并,以境内季节性河流——“东河(蒙语称博托河)而命名为东河区。

近年来,东河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局性战略工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开展惠民服务活动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公共事业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不断强化阵地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自治区《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精神,不断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建成东河区图书馆、文化馆、民族文化馆3家区级文化阵地,设立16家图书馆分馆、15家文化馆分馆,并于2014年开始相继免费向群众开放;建设109家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站)室,并于2019年完成资源整合,更名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同步配备桌椅、乒乓球案、乐器、书画案、室内健身器材等设备2000余件;打造了中国西部摄影艺术中心、包头剪纸院2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阵地;东河区图书馆2017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估为二级图书馆荣誉称号。

二是不断丰富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阵地优势及群众文艺团队力量,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文艺演出、百团千场下基层暨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演出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保证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400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艺术表演形式多样、精品剧目创作及品牌提升工程,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的业余精神生活需求。其中,东河区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西口文化艺术节、新春交响音乐会、迎新年晚会、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社区之光等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地区品牌活动。

三是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任务。为了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有作用,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东河区先后出台了《东河区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及《包头市东河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实施方案》;2021年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因东河区文化馆、民族文化馆服务功能相近,按照东河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要求,两馆撤并,重新组建东河区文化馆,并随后组织东河区图书馆、文化馆先后完成第二届理事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根据“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制定下发了《东河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统一名称、统一制作铜牌,已全部完成改革工作。

四是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东河区积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健康档案,不断完善“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工作机制,切实担负起了地方政府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对全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违规建墓情况的调查对绥西屯垦办公旧址周围重新设置了护栏和保护标志、对龙泉寺、大仙庙开展修缮制定西脑包大照壁修缮设计方案阿善遗址保护性整改等工作,并遴选出王若飞纪念馆、中共包头工委旧址(福徵寺)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公布我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3个,市级20

五是非遗文化传承有效提升。通过组织开展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在乔家金街申报成立民族传统手工一条街引导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入驻,推动非遗项目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积极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进校园非遗展示传承活动,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面塑、剪纸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常态此外,通过搭建线上电商营销推广平台,线下重点景区、商场超市展示销售平台,实现了非遗传承发展多样化截至目前,东河区拥有非遗项目71项,非遗项目传承人78人;建立民族手工业特色街(乔家金街)1条;民族手工艺剪纸作品剪华大帐荣登央视1套、2套、13套、内蒙古卫视及包头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背头稍麦、包头茶汤入选首届200道中国金牌小吃;培训各类非遗项目学员5000余人。

六是惠民广电工程广受好评。根据国家文件要求,对全区28个行政村实施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惠民工程,累计安装户户通设备20750套;为全区35个行政村安装村村响大喇叭广播设备39套;建立了维修点(村)维修站(区)微波站(市)为联动维护的三级运维体系,圆满完成设备售后维护长效机制任务,用户投诉率逐年递减。截至目前,6年用户零投诉。

七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建立完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大力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文化专干。目前,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2人以上。每个行政村和社区均配备了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一方面,狠抓培训强素质。我区多次组织举办了面向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的业务工作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全区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扶持提高水平。通过组织各类业余文艺团体比赛,选择优秀节目演出,扶持优秀业余文艺团体发展壮大,通过全区合唱大赛、舞蹈大赛、模特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获奖文化志愿者、社区文艺团体队伍发展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地区宣传推广渠道不断拓宽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区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我区在内蒙古电视台开展了东河区城市名片东河区《天气预报》播报业务;借助抖音新媒体平台精心拍摄、编辑了以五大组团”“五区建设为主要宣传内容的系列短视频矩阵,成功举办2次网红打卡点线下宣传活动,对乔家金街民族手工业特色街的人气带动起到了积极作用,抖in包头·寻根东河主题活动累计线上播放量达1.2亿次。

(三)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东河区入选2016最美中国榜”被新华社评为“最美中国·大众休闲、健康养生旅游胜地”;入选“2017最美中国榜,被评为2017最美旅游胜地;

背头烧麦、包头茶汤入选“中国金牌旅游小吃”;

文化馆美术家创作基地的要红宇、要红霞国画作品邮票选入搭载神州11号飞船上天巡航;

东河区图书馆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二级图书馆”;东河区文化馆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二级文化馆”;

健身操舞在内蒙古赛区决赛获第一名,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代表队参加全国广场舞北京集中展演;

张瑞芬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张瑞芬文化大院被中央文化部推选为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典型;

要红宇老师大型工笔画走进盛世那达慕 要红鹏老师雕塑作品博克手荣获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扶持项目

六合枕温永华传承人被评为“内蒙古民间艺术(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作品六合枕2019中国特色旅游产品大赛银奖,并被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收藏

王兆刚老师剪纸作品《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获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六届神舟风韵全国剪纸邀请赛金奖

东河区图书馆获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