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8日在包头市东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包头市东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利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东河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是全区上下攻坚突破、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多轮疫情的巨大冲击,我们在自治区、包头市两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包头“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积极应对超预期多重因素冲击,与全区人民一道,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交出了难能可贵的“东河答卷”。
——这一年,我们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的要求,共同顽强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两站一场”、高速公路、国省道出入口、黄河大桥全要素集于一隅,外防输入任务艰巨;成规模封闭小区少、居民组织化程度低,基层治理体系和基础薄弱,内防反弹压力巨大;自治区唯一的全市定点医院、黄码医院、方舱医院集中地区,严防扩散挑战严峻的“三大难题”,坚决顶住四波疫情冲击,先后经过近5个月的艰苦战“疫”,守护了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区的疫情防控成效好于预期、好于全市其他人口大区,集中体现在:两次“清零”目标如期实现。在疫情防控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下,于10月27日、11月25日分别按时和提前1天完成社会面“清零”目标。关键环节质效最好。风险区域划定与调整、涉疫小区封控、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等各环节高效运转。全员核酸检测采、送、检、报质效最好,漏检率主城区最低(仅为0.75%),出结果时间压缩在16小时之内。人口大区感染率最低。12月7日“新十条”防控措施出台前,我区万人感染率为万分之十四,在全市人口大区最低。学校疫情处置堪称经典案例。专班进驻、校地协作,驻区高校疫情在最短时间扑灭,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和自治区赴包工作组的肯定。区属学校疫情果断处置,没有发生扩散。服务全市做出重大贡献。为“三大医院”提供酒店45家、房间1800多间,圆满完成闭环管理服务保障任务。同时,我们守望相助,拿出有限资源支持多个兄弟旗县区的防控工作。重点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完成3500多名返包大学生接收工作,高效率手递手闭环管理和转运各交通卡口重点地区来返包人员4500多人。
——这一年,我们坚决扛起“经济要稳住”的责任,共同全力实现了经济承压续稳。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包头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减税退税降费3.2亿元,“免申即享”发放稳岗返还、留工培训等资金1500多万元,阶段性降费和缓缴社保4468万元,稳住了市场预期、稳定了企业生产。预计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将达到401.7亿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近70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将达到523亿元,较2020年增长220亿元,增加值增长12%,较2020年在自治区提升4位,进入30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较2020年在自治区提升10位,进入30位,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3亿元,保持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达到52550元、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达到3069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一。2022年,全区经济工作呈现“四个最”和“六个新突破”。“四个最”即:一是招商引资力度最大。签约项目104个,协议总金额910亿元,同比增长41.3%,一季度即完成签约项目全年过半任务,提前9个月完成协议总金额全年任务,落地项目88个,落地率达到84.6%,完成全年任务的135%。二是重点项目数量近年最多。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3个,较上年增加16个;竣工项目51个,较上年增加30个。三是项目手续办结最快。103个重点项目8项手续3月底全部办结,较上年提前4个月,办结率全市第一。四是“两新”项目数量近年最多。产业类项目29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完成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7.4%。新增“四上”企业及个体26户,总量达到161户,同比增长9.5%。全区新增市场主体5034户,累计达到42072户,市场主体总量增长2%。“六个新突破”即:一是电解铝精深加工率实现新突破。四通新材5万吨铝基稀土中间合金项目填补自治区铝基稀土合金材料产业空白,华北铝业9.1万吨高性能铝合金铸轧卷项目填补西北地区高端板带箔领域空白,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推动铝精深加工率由9%提升至35%。二是智慧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铝业园区智慧园区软件开发、指挥中心基本完成,移动云存储全部搭建完成,正在加快专线建设和企业接入、调试工作,预计2023年2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新一轮智慧园区建设中推进最快。三是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华云6MW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包铝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速推进,包铝节能降碳中心建成投用。实施总投资3.5亿元的企业节能、节水技改项目14个,全区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6.4%,超额完成全市下降1.1%任务目标。金鹿油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盛泰和包头中药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分别达到2个和6个,铝业园区获批自治区绿色低碳园区试点。四是传统服务业转型实现新突破。鑫方盛五金机电建材超市建成启用,成为包头市首家工业品全品类销售“一站式”服务大型电商平台。东百大楼直播基地就业服务项目启动运营,成为我区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的破冰之举,实现主播经纪、供应链、代运营、物流配套等功能,单场次直播最高成交金额达105.7万元。五是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坚持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改造老旧温室1600亩,“十个千亩”特色示范种植片区已建成莎木佳葡萄、南海子芹菜、鄂尔格逊韭菜等6个片区,什大股黑鲨西瓜、章盖营子小米等4个片区正在加快建设。正在建设的设施蔬菜高品质示范园项目,采取“六统一分”模式,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突破性意义。六是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打造红色文旅、绿色农旅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市场化运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乔家金街获评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特色商业步行街。
——这一年,我们坚决守住“发展要安全”的底线,共同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化债任务圆满完成。在财政支出大量增加、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形势下,千方百计完成年度7.4亿元政府债务化解任务,保持了刚性兑付总体平稳。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50%,全市第二。信访工作扎实有效。进京访同比下降89%,赴区访同比下降77%,到市访同比下降22%,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实现零进京、零非访,自治区信访工作联席办给予我区集体嘉奖。抗洪抢险有力应对。迅速响应、妥善处置“8•13”重大汛情,五当沟东园水文站平稳应对1952年建站以来最大洪峰,东河水库经历建成40多年来最大洪水考验,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全年实现了命案“零发生”,累计71天无刑事警情发生,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0.2%,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2%,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49.7%,人民群众安全感成色更足。重点历史遗留问题启动解决。分步稳妥推动解决2014年以来职业年金欠缴问题,全力推动2015年以来北梁棚改安置房产权办理,36个项目已办理产权总证31个,40464套分户产权已办理11300套,其余正在加快推进。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高龄津贴资金给付等27项高频便民事项首次实现“出门即办、身边就办”,累计办理3.5万件,惠及办事群众10万人(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能级,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工业提质增效,顺利开工建设华云三期42万吨轻合金项目,包铝新建1万吨高纯铝生产线建成投产,高纯铝产能达到6万吨,铝业园区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纯铝生产基地、中铝旗下最大的轻合金生产基地。全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47%,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服务业回暖向好,成功举办京津冀商贸流通推介交流会暨包头—沧州服装全产业链对接会,支持引导商贸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1.82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包头人力资本产业园获评包头市首家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第十八届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授予“活力产业园奖”。预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收实现8亿元,同比增长56.9%,税收实现350万元,同比增长8.6%。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达到5万亩,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0.4万亩,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5万亩,年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产量达到45万吨,居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绿色食品认证4个,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两品一标”、绿色食品达到42个。成功举办包头市首届“插秧节”,发布“红番东河•绿蔬东河”区域公用品牌,推出蒙之原、海岱蒜等十大网红特色农产品。畜牧业稳步推进,全区牲畜存、出栏分别达到14.84万头(只)、15.7万头(只),分别增长22%和19%。
(二)深化改革、创优环境,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114项,比上年增加31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累计为民服务2.9万件(次)。创新推动环卫市场化改革,实现推进改革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行垃圾全过程无害化处理多赢。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60户区属国有企业整合为3户企业集团,区属国企实体化改革稳步前行。北辰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金鹿油脂上榜“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中国葵花籽油加工企业10强”,鹿王羊绒成为自治区第二家入选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企业,2家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4600万元。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争取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及各类科技奖补资金1636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2家,包铝攻克5N级以上高纯铝技术瓶颈,一举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五个大起底”任务全部完成,82个待批项目手续全部办结,盘活利用土地209.73公顷,完成率113.6%。
(三)坚持完善功能、精细管理,城乡面貌提质焕新。在自治区旗县区中率先启动城市更新,完成铁西、南圪洞、东站、和平路街道4个更新单元45个小区基础改造工程。改造老旧小区208个、349.95万平方米,拆除凉房13747个、8万多平方米,改造供热、供气、雨污管网150公里,新增汽车充电桩95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1080个,4.3万户居民住宅旧貌换新颜。综合运用“城市体检”成果,完成雨污混接点位治理88处,检修路灯1666基。完成人民公园景观环境提质工程,新建体育休闲场地40处、口袋公园30处,新增绿地1.7万平方米,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用“绣花”功夫精细管理城市,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十大攻坚”行动,拆除违建1.8万平方米、鸽棚303个,整治背街小巷60条,施划停车泊位1.4万个,常态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高颜值、高标准新建、改建公共卫生间47座,增色城市街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创建“门前三包”示范单位5000余家。建成“鹿城管家”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8月份运行以来连续4个月平台运用居于全市前三位。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提升三年计划扎实推进,将524个住宅小区整合为316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业主委员会214个、物业管理委员会92个,物业覆盖率由59.7%提高至96.8%,居全市前列。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完成3个村的污水治理工程,新建卫生厕所300户,普及率达到89%以上。成功创建王大汉村、阿都赖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河东镇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卫生乡镇。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从严从实推进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9天、增加23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6%,同比增加5.4%,大气六项污染物指标首次全部达标,磴口黄河断面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千亩碳汇示范林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中央投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绿化美化村庄6个。南海湖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进度过半,海柳树大场新露天煤矿闭坑治理完成年度阶段性销号。
(五)坚持强化保障、普惠共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3.4%。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20962元,同比增长9.42%。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70人,城镇新增就业107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5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44万元,“东河嘉服”获评自治区级首批劳务品牌称号。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增资及各类社会救助保障金提标,发放救助保障资金5739万元。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新增扩面11542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特殊群体参保实现全覆盖,全年支出医疗托底保障资金162.7万元。河东镇医保经办服务中心获评自治区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我区医保服务“五零工作法”成为全国医疗保障服务规范建设典型案例。根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考核位列全市A级等次。“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清零,校内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中考600分以上人数占全市的四分之一,225名学生考入“双一流”大学。包二十四中、金龙王庙小学分别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开展先进单位和自治区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积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东河区中医院加入自治区蒙中医医联体。努力打造东河中医品牌,建设8家优质型中医院和2家示范型中医馆。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征收。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7个,总数达到54个,杨圪塄街道龙城社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53场、体育赛事13项,培育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7人。新增自治区级非遗4项,市级非遗14项,区文化馆获评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创立“博托印迹”文创品牌,《工委旧址》获评第二届“新包头”短视频大赛“寻根包头”优秀作品奖。“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加强,发放“两金”及各类救助慰问金2145万元。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金融、房地产领域风险有效处置。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王大汉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我区被命名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区。强化审计和统计职能作用,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驻区医院、高校、铁路、民航等单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年来,我们牢记使命、尽心履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贯穿于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124件人大代表建议、131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府常务会学法,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将“爱包头、作贡献”植于心、践于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务求实效,以“有解思维”破解难题,政府系统工作的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2022年,受外部冲击和自身结构的叠加影响,东河区发展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指标增长动力不足,长期积累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们扛住了多重压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保障了财政运行,增进了民生福祉,促进了和谐稳定,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迈出了本届政府砥砺奋进的第一步。回首这充满挑战和艰辛、饱含奋斗和成果的一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非凡的努力,相信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工作阅历中,必将成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永恒记忆。我们一定会永远记得每一位逆行出征、迎难向上的平凡英雄,一定会永远记得每一个不眠之夜迎来的黎明曙光,一定会永远记得在最艰难时刻广大干部职工与人民群众坚定站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感人场景,一定会永远记得老城区顶住压力、倔强生长的强大精神力量。历程令人难忘,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区委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鼎力支持,凝聚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企业家、医护人员、政法干警、基层工作者、广大志愿者,向所有为东河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最大的短板是发展不足,地区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特别是工业经济支撑不足,缺乏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商贸、文旅产业发展大多还在传统模式下徘徊,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发展还需加力;农业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品牌效益、经济效益有待提升;长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难题亟待破解。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城区建设管理任务艰巨繁重,老城区更新滞后,拆建成本高,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和安全隐患较多;北梁腾空区建设缓慢,剩余土地资源急需盘活利用;南部区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尚未实质性破题。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事业方面还有一些弱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倍加努力。同时,一些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拼抢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工作标准、专业能力、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在解决问题中勇毅前行。只要我们奋发向上、敢闯敢干,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干不成的事!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东河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东河区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是我们每个东河人的共同希望和责任。当前,东河区正处在政策机遇叠加期、转型升级窗口期、爬坡过坎关键期、赶超跨越加速期。在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懈努力,使东河区发展得更快更好,让老人们都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孩子们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健康成长,年轻人都能拥有成才成功和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位父老乡亲都能分享东河区发展的成果,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共享做一名东河人的幸福、尊严和荣光。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两新”导向,强化增量意识,打造铝精深加工旗帜型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活力东河、宜居东河、平安东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新征程上奋力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打好建设工业强区硬仗,在加速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上发力
着力提升铝主导产业能级。紧扣“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铝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铝业园区总产值超500亿元。重点推动华云三期42万吨轻合金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原铝产能突破150万吨。加快发展铝基新材料产业,加快建设微科10万吨绿色轻量化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华北铝业年产9.1万吨高性能铝合金铸轧卷、通标铝业年产1.36万吨新型高强、高韧、耐蚀稀土铝合金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持续扩大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产能,推动立中集团年产300万件汽车铝合金部件铸造项目、盛泰60万只稀土铝合金商用车轮项目竣工投产,实现产能达到600万只,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打通化成箔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丰川电子年产5000万只电容器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3个以上,完成投资54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园区全面建成,把信息化作为工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数字赋能,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全部“上云用数赋智”,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森都碳素“机器换人”,盛泰建成在全市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智能化“黑灯工厂”。规划建设5G宏站40个,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个,支持包铝不断拓展“5G+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加快构建多领域、多层级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0.26%提高到0.30 %。
推动铝业园区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园区闲置土地清理,“腾笼换鸟”“零地招商”加快盘活“僵尸企业”。用好标准化厂房,引进高附加值产业项目2个以上。深化工业综合性标准化评价体系运用,强化园区亩均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投资强度等指标的考核结果运用,推动低附加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填满装实铝业园区核心区,协同推进正威新材料片区、公积板片区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导入光伏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仓储等产业。
(二)打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硬仗,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发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向工业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制度,对规上工业逐一进行“科技体检”,着力解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促进优势科技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2家。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开展“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新产业、开发一组新产品”等“四个一”活动,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各类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覆盖率达到35%。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加强创新链,支持包铝电解铝节能降碳技术中心和高纯铝技术中心两个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电解铝节能降碳方向和高纯铝新材料领域的市场、科研、工业化应用衔接,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广泛运用。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引导企业与“4+8+N”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合作关系2项以上。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后补助等政策,争取各类科技奖补、成果转化资金18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开展地区创新发展奖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创新氛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多元化科技投入,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5%。加强招才引智,落实人才引进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0人以上。加强与包头轻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在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上发力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衡量项目建设是不是抓实了,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衡量项目建设是不是抓成了,旗帜鲜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步一个脚印把投资抓成产值、项目抓成产业、建设单位抓成纳税单位,把今天的增量抓成明天的产业、未来的实力,以项目建设撑起东河区发展大业。深化县级领导包联推进重大项目机制,抓实从落地开工到竣工纳统全过程,真正把项目抓成企业。聚焦“新增”“抓实”“干成”,43个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8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手续3月底前全部办结,续建项目3月底前全部复工,新建项目4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内中氢能源介孔纳米三氧化二铝中试生产等20个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江苏亚太20万吨铝合金工业型材汽车零部件等储备项目实施,加快洽谈落地。
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并举,实施招商引资精选行动。以高端高新和立区大项目为重点,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发挥商协会、招商顾问作用,依托包头市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两大旗帜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千方百计签约项目120个以上,完成协议总金额800亿元以上,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增速15%以上。同时,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战略方向、政策导向和投资走向,重点瞄准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再精心谋划一批有影响力、高附加值的优质项目,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持续扩大项目储备、促进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网上办”“掌上办”覆盖面,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五进”行动,提高跨区域、跨层级通办能力,拓展高频便民事项就近办服务,全方位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政务服务品牌。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断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质效。健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惠企政策和资金直达快享。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大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贷、产品营销、要素保障等问题,让市场主体生机盎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以上,新增“四上”企业及个体100户。
(四)打好推动消费升级硬仗,在更好激活消费潜力上发力
释放文旅资源潜能。把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发展逻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资源,全力申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提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气质吸引人。加快盘活利用南海及周边区域旅游资源,与乔家金街、妙法禅寺等现有文旅品牌紧密衔接,发展周末经济、夜间经济,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打造综合性深度体验度假区。加大阿都赖村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推动什大股村与天禾农旅研学综合体一体发展,策划一批精品民宿、特色旅游打卡点,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旅游产品,逐步把沙尔沁镇山水林田优质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促进消费加速回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优化消费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优化提升“约惠东河”促消费系列活动,保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稳定增长。支持新老商圈开发新场景、引进名品牌,不断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扶持“老字号”发展,新增“内蒙古老字号”2家。狠抓接触性消费,推动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向好。以社区为中心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处,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具“烟火气”。
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开展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领跑者”评选表彰活动,加快模式创新和市场转型,构建具备商品交易、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功能的新型专业市场群。推动实施深圳茂业包头商业综合体项目,满足中高端、多层次消费需求,结束我区没有高星级酒店的历史。聚焦各类产业园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支持包头人力资本产业园高质量推进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完成电商创新产业园建设,加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抓住包头“次枢纽”机场建设和包头机场海关监管库验收契机,规划建设国际空港物流园区,加快医养结合智慧居家养老、粮食健康产业园、现代智慧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康养、粮食加工、仓储物流、临空经济等产业,形成产业集聚、联动融合的发展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
(五)打好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硬仗,在集聚活力提升品质上发力
建设宜居宜业活力北梁。抓住市委、市政府将北梁片区建设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的重大机遇,立足“生活+产业”定位,加快北梁片区13平方公里建设开发步伐。坚持高标准规划,完成北梁片区控规重新修订工作,争取土地出让优惠政策,探索“带城市设计出让土地”模式,有效保障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抓实包一中周边、景开中学周边、乔家金街3个重点片区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贸配套功能,提升片区功能品质和服务能级,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安家落户。聚焦产城、景城、人城融合发展,利用好七沟八梁地形地貌、生态水系资源,优化城市风貌和建筑景观设计,整合历史、文化、宗教等元素,加快引入文旅、康养、休闲度假等项目,聚人气、汇商气、兴财气,绽放北梁新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立足提升宜居性和繁华度,坚持以市民为本,以“工匠精神”实施和平路、南圪洞、铁西等重点片区城市有机更新,坚持“轻更新、微改造”,合理布局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用好工业遗迹、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资源,“推陈出新”植入新兴业态和文化内涵,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新样板。巩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2个、47.3万平方米,改造供热二次管网24.7公里,补齐社区服务短板,着力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便利的完整社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树立精准意识,增强经营理念,算好每一笔投资账,用好每一分钱,让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能给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投入6.4亿元实施24个重点城建项目。优化交通路网,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推进东河村南路等4条城区道路、北梁四街等12条北梁道路建设工程,打通工业区东路等4条断头路,提高城市道路通达性。实施工业路等3条道路景观提升改造,新建“口袋公园”4处,增设小微景观节点10处,打造群众新休闲、慢生活、微度假的共享空间。
精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用足“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加强城市家具保洁、广告牌匾整治、建筑外立面提升等工作,实施街景绿化亮化美化,推动35条背街小巷和存量鸽棚整治“双清零”,提高老城区“颜值”。摒弃管理者思维和漠视群众感受的习惯做法,改进城市管理服务方式,着力解决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加强便民市场规范管理,让市民感到城市人性化管理无处不在、有形有感。按照“三个高于”标准深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建设生活垃圾全链条治理体系,创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质感。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用好“鹿城管家”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持续提升城市“智”理水平。深化“红色物业”创建,建立物业企业“红黑榜”制度,加快物业管理服务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六)打好乡村全面振兴硬仗,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上发力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亿斤以上。建立集成技术网格化推广指导员体系,推广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水肥一体化等集成配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建设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4个。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1000亩,完成设施蔬菜高品质示范园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具有东河特色的设施蔬菜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十个千亩”特色示范种植片区建设,打响“什大股黑鲨西瓜”品牌,增加名优特新蔬菜瓜果品种2个以上。利用数字农业生活馆,组织企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支持润泽园申报国家级合作社,培育新增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5个。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贡献系列评选表彰活动。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保留乡景乡味、彰显村情村韵。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抓好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年收集处理秸秆能力6万吨以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100%。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七)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硬仗,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发力 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强化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控,巩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加强入河排污口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国考断面水质保持达标,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持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面完成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清洁取暖改造任务。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露天煤矿闭坑治理,加快南海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启动实施西河生态治理工程。认真落实林长制,实施大青山南坡生态绿化工程抚育管养1.1万亩,种植树木1100亩,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园区试点建设,推动能源、工业等领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企业生产绿电使用率达到21%,支持包铝打造“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实施包铝电厂1#2#机组节能改造、碳素分厂升级改造项目,推动企业生产节能、减排、降碳。发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作用,工业固废就地转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力争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支持铝业园区申报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化“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社会投资类“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千方百计用市场化手段把烂尾项目、闲置资源盘活用好。建设再生水管线34.7公里,实现建成区中水利用全覆盖。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八)打好增进民生福祉硬仗,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发力
提供更有温度的社会保障。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提高欠薪案件处置质效,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完成7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动养老服务向农村覆盖,新建农村养老服务站10个。
发展更高质量的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优化中心城区、北梁地区教育布局,新建铁路中学、井坪学校,投入使用北梁一小、复生园幼儿园和西脑包幼儿园,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分别新增6480个和630个。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教改联盟校、优质学校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名师名校长,创建一批名优学校,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推进健康东河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第四轮复审验收准备工作。实施区中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项目,加强区属公立医院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以保健康、防重症为重点,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着力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新打造2家优质型中医馆。完善生育配套措施,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托幼床位达到1462张。积极创建自治区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举办大型精品文化活动10场以上,组织文化惠民活动400场以上、体育赛事15项以上,以多彩文体活动点亮美好生活。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更有安全感的平安东河。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快信访积案化解,持续推动信访形势保持平稳向好。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以平安东河建设为着力点,健全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两队一室”“包头义警”“网格快警”品牌建设,严厉打击电网诈等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推动智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统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强化实战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控,稳步化解政府债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燃气安全等隐患排查化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质量落实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任务。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形势逼人,任务催人,时间更是不等人。新征程上,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政府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坚决扛牢改革发展稳定的时代重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要坚持忠诚为政,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包头市两级党委、政府及区委工作要求。
二要坚持依法行政,坚定不移强法治。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区政府班子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政府系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工作,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把依法行政晒在各方监督之下。全面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以政府守法诚信赢得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信任。
三要坚持静心做事,调优状态谋发展。当前东河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决定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付出比别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别人在走,我们要跑;别人在跑,我们就要冲刺。只有这样,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再创东河区发展新辉煌。实干的前提是把工作谋实谋准,确保不走错路、少走弯路。一个地方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我们一定要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善于跳出东河看东河,自觉把东河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乃至放在更大范围中把握;一定要增强系统思维、全局考量,避免碎片化、零散化工作;一定要善于深度思考、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尊重规律干工作;一定要确立“有解思维”、“优解思维”,只为干成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
四要坚持实干勤政,心无旁骛抓落实。只有把各项决策部署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做到了位、做到了家。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成必好。推动政府系统干部养成学习研究的习惯、谋划全局的习惯、系统思考的习惯、精心落实的习惯,提高经济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营城市、基层治理等能力,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质量意识、成果意识,真正把看法变成办法,把想法变成做法。政府系统全体公职人员要从我做起,满腔热忱爱东河,奋力拼搏作贡献,时刻反思自己履行职责是否做到了尽心尽力,攻坚克难是否做到了千方百计,是否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谋事、干事、干成事上;经常扪心自问:这一天、这一月、这一年,自己为东河发展干成了哪些事、增了什么光、添了多少彩?要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职责在肩、任务在手,人在岗上、岗在心中,以实际行动为东河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提高工作标准,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力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支持、争取试点示范、争取各类荣誉,让重实干、勇争先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
五要坚持廉洁从政,风清气正守规矩。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强化“七个摒弃”,做到“五个克服、五个树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整治慵懒散拖、推诿扯皮,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舒心便捷。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埋头苦干,负重奋进、勇毅前行,在“爱包头、作贡献”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奋力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书写东河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名 词 解 释
1. “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2009年8月2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包头视察,要求我们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提升优势产业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规模效益,不断增强产业接续能力和工业发展后劲;要下大功夫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在统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2. “两新”项目:即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新增规上企业项目。
3. “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 “五个大起底”:即对待批项目、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等五个方面开展的大起底行动。
5. 医保服务“五零工作法”:即热情服务“零距离”、业务受理“零推诿”、业务经办“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和政策宣传“零死角”的“五零”工作法。
6.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7. “双一流”大学: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8. “双拥”:即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
9. “两金”:即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退役士兵自助就业一次性地方补助金。
10. “三多、三少、三慢”:“三多”即会议多、活动多、外出多;“三少”即调研报告少、工作思路少、解决实际问题少;“三慢”即决策慢、行动慢、结果慢。
11. “上云用数赋智”:“上云”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指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指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特别是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12. “黑灯工厂”:即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均在空无一人的“黑灯工厂”内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可以关灯运行。
13. “5G+工业互联网”:即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途径,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14. “零地招商”:即引进落地的新项目不再需要重新征用土地,不再需要重新申请用地指标,而是从已经被征用的土地资源中进行挖潜和再利用的一种招商办法。
15. “4+8+N”院校:即在“科技兴蒙”战略中的一种合作格局,“4”指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广东省4个政府及政府部门;“8”是指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钢研集团在内的8个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N”是指除“4+8”之外的其他合作主体。
16.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进行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税收优惠政策。
17. “科技创新后补助”:即单位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科技计划或专项项目指南,结合自身研发需要提出申请,按照规定的程序立项后,单位先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取得成果并通过验收后给予相应补助。
18. “R&D经费”: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19. 政务服务“五进”行动:即推动政务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家庭。
20. “两个毫不动摇”:即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动摇。
21. “三个高于”标准:即我区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标准要高于现有水平,高于创城创卫标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2. “六统一分”发展模式:即农业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配套、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发展模式。
23. “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
24. “七个摒弃”:即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意识、“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想法、“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不讲细节、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和“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
25. “五个克服、五个树立”:即坚决克服“自满自足、小进即满”心态,牢固树立高点对标、奋发进取意识;坚决克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习惯,牢固树立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理念;坚决克服“重声势不重实际、重过程不求实效”做法,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坚决克服“为投资而投资、为花钱而花钱”现象,牢固树立精准高效、集约节约理念;坚决克服“不为干成想办法、只为不干找借口”陋习,牢固树立善于说行、万事有解思维。
政策解读:http://www.donghe.gov.cn/zcjd/249725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