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东河区: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漫步在老北梁核心区乔家金街,雕梁画栋、晋风晋韵的建筑使人流连忘返,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巨幅剪纸壁画《吉祥包克图》悬挂于墙壁之上,“守艺”蒙古族手工金银饰、六合枕工作室、五代老吴茶汤等兼具民族和非遗文化的特色产业,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打卡”。
作为古老商号“復盛公”所在地,近三百年来,各族群众在东河区交流交往交融,走西口、兴商号、谋发展,书写下一段各族群众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动人故事。
如今,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深深扎根东河大地,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须臾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深深根植全区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穿梭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引领风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横幅、民族团结进步彩绘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频格外醒目,理论政策宣讲、歌舞晚会、观看红色电影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成为各族群众业余生活的“必选项目”。
在回民街道黄土渠社区石榴籽服务站里,一堂以“款款民族风,浓浓石榴情”为主题的绘画课正在进行着。来自各校30多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齐聚一堂,或三五一组讨论、或低头认真勾画,挥动的彩笔勾画出幸福美好生活的图景,也播撒下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
“小李,上次家里装修多亏你帮忙,给你带一些油香尝尝。”“张大姐,不用这么客气,有事您尽管找我。”街坊邻里和睦相处,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动人场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阴山脚下、博托河畔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近年来,东河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沃土,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爱包头、作贡献”的磅礴伟力,努力为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贡献东河力量。
举一纲而万目张。为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东河区将民族工作列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必学内容,作为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凝聚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强大力量。今年以来,区级层面举办集中培训6期,轮训干部490人,基层党组织组织培训45场次,培训党员1900余人。
“中国梦步伐波澜壮阔,党把草原时刻挂在心上,世世代代铭记党的恩情。”几年前,家住北梁新区的胡永平组建了一支小小的歌舞合唱团,他们表演的《草原赞歌献给党》《站在草原望北京》等歌曲成为居民们最喜爱的曲目。
谈起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胡永平感触颇深:“这些年来,党的好政策让北梁彻底变了样,过去的棚户区如今变成了新楼房,公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不但居住环境好了,而且就业、就学、就医等条件也好了,各族群众迎来更加幸福的生活,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发展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近年来,东河区坚持“两新”导向,重点抓产业,核心抓工业,突出抓“增量”,以“有解思维”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各族群众。2022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211元和30460元,分别增长6%和7%;“两新”项目数量近年最多,产业类项目29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等27项高频便民事项实现“出门即办、身边就办”,累计办理3.5万件,惠及办事群众10万人次。
聚焦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东河区加快实施铁路中学、井坪中学、公园路小学井坪校区、北梁一小等一批学校建设项目,不断完善以3个医疗集团为引领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形成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等于一体的养老体系,280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办证难”项目移交办理274个、办理率97.9%,各族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产业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东河区坚持以产业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着力打造沙尔沁镇阿都赖村全国民族特色村寨和回民街道富圣明社区、乔家金街民族手工艺街区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不断挖掘传统民族技艺与民俗文化价值,推动“鞍征手工糖”“守艺银饰”“马头琴工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以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此外,东河区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各类特色文艺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开展非遗面塑、剪纸进校园活动168次,学生参与人数11500余人;举办“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53场、体育赛事13项,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
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花开籽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河区各族群众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重振东河雄风、再现往日繁华”书写出更加壮美的民族团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