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河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河新闻

爱包头、作贡献 | 东河区:以“稳”聚力 夯实就业“压舱石”

日期:2023-01-03 来源:今日东河 作者:文:全娜、杨程宇 图:区就业服务中心 访问次数:257

一组数据,展示出东河区就业“稳”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74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53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70人。

今年以来,东河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落细落实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举措,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把就业当作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

搭建平台

就业“无压力”


前不久,45岁的赵慧仙通过东河区开展的招聘“直播带岗”活动在一家月子中心找到了工作。“我每天早8点到晚7点上班,一天工资150元左右,工作时间和待遇我很满意。”据了解,这一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引进多家企业推荐上千个岗位,帮助就业困难等群体实现稳岗就业。


为有效破解劳动者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问题,推动城乡劳动者精准就业,东河区大力开展2022年就业创业“双找双订”服务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居民主动上门宣讲,送上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礼包,提供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创业培训很有针对性,我学到了很多,目前我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我的创业梦想也由此起航。”谈起政府提供的培训,居民王慧敏表示。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线上依托大数据,推出‘就业超市’‘零工市场’等求职招聘方式,线下不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等系列专场招聘活动,蓬勃发展的‘’招聘模式和现场招聘会已形成推动就业的合力,2022年共开展招聘活动45场,提供就业岗位28867个。”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



精准护航

创业“有保障”


“这笔贷款来得真及时,不仅让公司经营规模得到扩大,生产设备也进行更新换代,现在收入‘杠杠的’!”李秀荣经营着一家从事金属零件加工的公司,继2021年通过就业部门申请到110万元的贴息贷款后,今年再一次申请到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东河区政府的一次次政策支持让他非常感动:“在创业过程中,人社部门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扶持,增强了我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创业者马勇也是东河区创业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22年1月,马勇入驻东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很快就在这里赚取人生第一桶金。提起基地的服务,马勇啧啧称赞道:“这里有免费的办公场地和水电,还定期提供创业服务指导,为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包你满意’营商环境品牌。”

为有效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优化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培训,东河区拿出“真金白银”扶持更多创业者,2022年为142户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44万元,576户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吸纳创业及带动就业3082人。


惠企稳岗

举措“够硬核”


“从2020年至今,公司三年累计收到140余万元的稳岗返还补贴,为公司不裁员、不降薪、稳团队、保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失业保险有关政策的实施,一笔笔资金直达企业,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为东河区助企纾困“及时雨”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为更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东河区还拿出“真金白银”稳岗扩岗,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同时,采取“免申即享”模式,通过公众号、短视频、报纸专刊、直播宣讲、入企面对面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2022年为712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07.22万元,为896户企业拨付一次性留工补助803.75万元。
“与去年相比,今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简化了办理流程,执行‘免申直返’模式,企业全程免申报、免填表、免跑腿,我们通过系统内数据比对,筛查出符合政策条件的市场主体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强化培训

念好“致富经”


2013年大专毕业的王彬一直从事母婴产品销售,参加了区人社局举办的护理专业培训后,利用所学知识开了一家母婴产品护理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东河区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渠道,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工作思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深入开展“技能内蒙古”行动,通过“今日东河”、街镇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培训项目进行宣传,采取“订单式”培训加“定向式”输出培训模式帮助待就业群体。

截至目前,已有130名保育员、面点师等工种通过定向培训输送到岗就业,开展补贴制职业技能培训6907人,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3457人,家庭服务业培训1250人,农牧民工技能培训1128人,创业培训1072人。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东河区将继续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以暖心就业答卷践行“爱包头、作贡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