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 东河区:凝心聚力谋发展 花开籽红促团结
凝心聚力谋发展
花开籽红促团结
——东河区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
坚持加强和完善
新时代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民族工作纳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必学内容,纳入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区级层面举办集中培训6期,轮训干部490人,基层党组织组织培训45场次,培训党员1900余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校主体班次,课时占比20%,推动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全区干部一起学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坚持发展不动摇
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两新”导向,重点抓产业,核心抓工业,突出抓“增量”,全力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方式,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各族群众。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9亿元,增长4.5%。1—10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39.9亿元、增长2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作。全力以赴稳就业,1—9月,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6871元和18090元,分别增长4.6%和5.6%。1—11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4%。累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4.98亿元,及时拨付各类救助资金5357万元,惠及群众8617人。铁路中学、井坪中学、公园路小学井坪校区、回民小学和一批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快实施,以3个医疗集团为引领的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完善,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等于一体的养老体系不断健全。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推动280个“办证难”项目移交相关部门办理274个、办理率97.9%,累计办理北梁棚改安置房分户产权3940户(件)、办结率9.7%。
坚持以创建为引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深入推进沙尔沁镇阿都赖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回民街道富圣明社区、乔家金街民族手工艺街区等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项目,不断挖掘传统民族技艺与民俗文化价值,开展非遗面塑、剪纸进校园活动168次,学生参与人数11500余人次;推动“鞍征手工糖”“守艺银饰”“马头琴工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擦亮叫响民俗文化魅力“名片”,乔家金街特色商业街获评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以做好民族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推动阿都赖、王大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全区红色文旅、绿色农旅两条精品旅游线路,1—10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5.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301万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三下乡”“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
全年召开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3次,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53场,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发布政策类、知识类信息报道1000余条,点击量1万余人次。立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景观小品、利用LED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70余条,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落细。以民族团结进步“八进+N”为抓手,“面对面”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邀请律师、党校讲师走进鹿王羊绒集团、南龙王庙、富圣明社区等地,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宣讲活动42场;组织区属中小学举办“民族团结你我同创 美好生活各族共享”主题系列活动60余场,全力推动宣传教育融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累计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微活动”1000余次,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微心愿”500多个,组织志愿服务队走进村镇,把民族团结融入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乔家金街民族手工业街区”、“北梁记忆展馆”等一批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街区及场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坚持依法提升
民族事务治理能力
建立“红石榴”公职律师团,为各族群众答疑解惑,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法治基础。开展“民族英雄故事会”直播活动,通过故事分享,为青少年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广大群众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深入开展“民族知识小课堂”直播活动,为社区群众解读民族政策法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在全社会营造了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